纺博会动态
“春博会”高朋满座 专家们高招迭出
发布时间:2008-04-29
记者:今年绍兴县是第一次举办春季纺博会,您在参观了这次展会后,对此有什么看法?
徐文英:绍兴县虽说是第一次举办春季纺博会,但在这次纺博会上,设置了600多个展位,应该说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绍兴县第一次举办展会就能取得这样的规模,说明国内纺织行业前景仍充满了希望。
记者:轻纺城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已十分有名,请您谈谈对轻纺城的看法?
徐文英:轻纺城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现在在行业内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里不仅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有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和印染加工基地。特别是近年来,轻纺城第二产业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二产的发展,轻纺城发展形势又有了新的提升。
记者:目前,美元持续贬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可以说纺织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您认为纺织企业应如何面对?
徐文英:当前纺织产业环境已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压力。可以说,国内纺织业遇到了一个转型期,纺织产业面临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中国不应再仅仅只是制造便宜产品,轻纺城纺织产业同样也是如此。我们对高低档各种产品,都应培育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而并不仅仅以低价取胜。
所以,面对劳动力成本增加、美元贬值等问题,中国纺织产业必须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品质,而这就首先需要自主创新。纺织产业中,应发挥科技的贡献率和品牌的贡献率,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走出困境 要走品牌之路
——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 魏林
记者:作为纺博会的嘉宾,您是如何看待这次“春博会”的?
魏林:在柯桥举办春季纺博会,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绍兴县政府是非常有远见的。我非常关注柯桥,柯桥的市场已经具备了很深厚的基础,在概念上属于一级市场。由于市场带动企业,企业又支撑着市场,这就体现出一个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对我们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绍兴的纺织服装企业乃至国内的企业目前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困境的?
魏林:2008年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将面临一场寒流。因为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员工工资增长以及各种原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出现暂时休眠,甚至关闭。当然也有另一种趋势,就是一批优秀的、有规模的出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顶住寒流,继续发展。
记者:那我们应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魏林:面对新形势,现在全国都在讲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因为过去简单的模仿和抄袭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已经到了新的产业发展阶段,所以要通过创新真正把行业做强、把企业做强、把市场和产业基地做强,把它们建设得更好,让路走得更长远。但是,我们的弱势是缺乏自己有影响力的品牌。所以,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加快品牌发展速度,提升品牌实力,做出有特色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品牌之路。我也希望柯桥能在这些方面再创出一条新路子来。
展会 既要有“展”也要有“会”
——访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王烈
记者:柯桥举办春季面料展尚属首次,您是如何看待和评价首届春季面料展的?与以往成功举办的8届绍兴秋季纺博会相比,您认为春季面料展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王烈:绍兴县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秋季纺博会,而本次首届春季面料展就达到2万多平方米的展览规模,起点比较高。春季纺博会由于突出展会的专业性,所以有其自身优势,春季面料展在吸收秋季纺博会成功办展的经验之余,应该着重突出自己的特色。
记者:虽然柯桥的会展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与国内外一线会展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您看来,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烈:要办一届成功的展览会,不仅仅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关键是要从城市产业基础考虑,比如巴黎服装设计生产都有自身的优势,所以在巴黎举办服装展览会也是理所当然。绍兴县作为一个纺织品集散地,也已具备了产业基础条件,所以在柯桥举办纺博会也是意义重大的。但由于一些一线会展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历史,所以柯桥要达到较高的会展水平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
记者:柯桥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会展水平?
王烈:纺织面料展、纺机展不是取决于会展本身,而是产业基础,绍兴县具有国际化的纺织产业基础,对柯桥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国际性的展会一般要有30%以上的参展商来自境外,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提升国际品位对提升展会水平很有帮助,柯桥在这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作为一个展会,展与会密不可分,所以会展同时也要做好业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以论坛的形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上海与绍兴 会展上要更多互动
——访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龚维刚
记者:上海会展业一直以来十分发达,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上海会展行业的现状吗?
龚维刚:的确如此。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客商,这就为上海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市场。据统计,去年上海举办的各类会展展示面积达574万平方米,展会多达515个。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记者:绍兴纺博会目前在业内也已小有名气,您是怎么看待绍兴纺博会的呢?
龚维刚:绍兴县春季纺博会第一次举行,就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因为,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将集企业形象塑造、技术交流等,在促进市场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纺博会”的未来非常令人期待。
记者:绍兴县离上海很近,又同属于长三角地区,绍兴纺博会与在上海举行的面料展之间要怎样互动?
龚维刚:在上海举行的面料展很多,有些在国内也已十分有名,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展会。但是,上海同类展会太多,也影响了一些展会的展出效果。而长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都有着发达的产业基础,它们有着发展特色展会的优势。因此,上海有许多同类展会需要向这类地区输出有关展会项目,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客人在场内 功夫在场外
——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 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展览部部长 孙国祚
记者:绍兴有些企业认为本地展会名气不够大,不能给他们带来订单,这您是怎么看的呢?
孙国祚:展会首先是一个先进信息的交流场所,也是企业打造自己品牌的一个契机,而贸易功能通常在其次。因此在欧美等著名展会上,企业很少谈论产品的价格,而是更关注参展企业的品牌和行业内的新技术。
但国内许多企业对展会往往更注重贸易功能,而忽视了其他作用,而这些被忽视的作用却更重要。因此,绍兴县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战略的角度看待展会,把展会看作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场所,直接与市场交流,从而获取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企业的品牌。
记者:会展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对此您是怎么看绍兴县发展展会经济的呢?
孙国祚:国内外会展经济发达,欧美等发达国家更甚。一场展会的举办往往能带来旅游、餐饮、宾馆、交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展会也都成了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记者:绍兴县发展会展业刚刚起步,“纺博会”要打响自己的名气,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高呢?
孙国祚: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展会与发达国家举办的展会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纺博会”需要与国际著名的展会接轨。在我看来,首先要提高纺博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如组织参展人员把精力放到行业里的专家和采购人员上去。其次,引进高水品的展览公司,引进先进的展览组织力量。此外,展会自身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整个社会的法制环境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纺博会”要发展成为一项真正成熟的展会,就需要在体制上、意识上、管理上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展会要做专业的 企业要找合适的
——访上海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慰平
记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性知名的展览公司,你们为何会选择来参加柯桥的春季纺博会?
赵慰平:柯桥乃至绍兴一带是一个纺织品生产和销售的集散地,是一个纺织中心,可以说这里是个“衣被天下”的地方。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一个强项也是做纺织品博览会,所以业务上有相通之处。上海举办的纺织品博览会有很多,绍兴也有很多纺织品企业前去参加,所以纺博会在绍兴本地举办我们也一定要来看看。
记者:参加首届柯桥面料展,你们对绍兴纺博会是否有意向合作?
赵慰平:诗人杜甫有一句诗是“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说的是绍兴的风土人情,作为我们会展业和纺织业人士,对绍兴这个纺织重镇也是欲罢不能,这里是个必须而躲不开的地方。所以,关于合作问题,我们也正在接触和探讨。
记者:您认为企业参加某个展览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赵慰平:企业参加展览会不仅要展现企业产品的特色,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了解同行产品的结构和质量,企业的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收集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参展企业要接触到合适的买家。现在,展览会众多纷杂,企业要选择一个有效的展览会也很难。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展览会时,应结合参展目的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展会性质、知名度、展览内容、时间和地点等。
记者:一个好的展会一定适合企业吗?
赵慰平:企业在选择展会时,一般会选择好的展会,也就是知名度高的展会。但一个好的展览会未必都适合每个企业,因为专业展览、贸易综合展览、科技展览等等不同的展览会都有不同的特点。参展企业要选择参加分类明晰、专业性强的专业展。对于有些被笼统称之为博览会的展会,尽管展出的面积不小,规模也较大,但参观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士不多,这样的展会,企业选择时要慎重,切忌盲目参展。
来源: 天天商报 作者: 编辑: 诸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