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财经
2023柯桥秋季纺博会将于11月4日-7日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欢迎参展采购!
产业财经
2013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将遭遇两大难题

发布时间:2013-03-06

“衣食住行”衣当先,因而纺织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称“中纺联”了解到,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全社会口径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只增长3.3%,创近几年新低。

两大因素再次困扰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发展:一是由于国内棉花收储政策造成的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差价过大,导致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二是银行系统对纺织行业融资政策收紧,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招工未出现大缺口

“去年的一年并不容易。”1月31日,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发展趋势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的开场白沉重。

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低迷。1—11月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国内出口企业订单不足。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服装企业仍在去库存,整体缺乏明显回升动力和对纺织行业的带动力,多数服装出口企业反映,手中少有新增订单。

此外,中纺联的调研报告指出,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受国内管理政策影响,2012年底国内棉价大幅高出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进口额却大幅增长56.1%。

受此影响,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1—11月在欧盟和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虽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个百分点。

中纺联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棉价比国际棉价高出5000元/吨,福建省涉棉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削弱,纺织行业中两大主要产业棉纺、化纤面临巨大困境,效益明显下滑。

不过,与往年相比,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在用工方面却没有出现大的缺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告诉记者,“去年不少中小企业关停,分流的劳动力流向了大型企业,大企业今年用工紧缺的局面略有缓解。此外,随着纺织行业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部有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家乡,所以相对来说,现在的用工环境不是那么紧张。”

棉价倒挂之忧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70%以上,去年以来国际棉价大跌,国内棉价由于国家收储价1.98万元/吨~2.14万元/吨的托举作用,每吨市场现货价稳定在1.95万元左右,高出国际棉价5000元。

福 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算了一笔账:按1.1吨棉花生产1吨棉纱计算,吨纱原料成本2.15万元,人工、电费、折旧、财务管理费用和机物料消 耗约0.7万元,吨纱成本不低于2.8万元,去年至今市场售价约为2.6万元,意味着棉纺织企业每生产1吨棉纱将亏损2000元。

一家龙头 企业的棉纺织厂2011年盈利6000万元,2012年由于棉价成本亏损2200多万元。另一家上市公司下属的晋江、江西、山东三个棉纺厂 2011年全部盈利,2012年全部亏损。其江西棉纺厂选址在产棉区,尽得地利和区域政策优惠,2011年盈利2000多万元,2012年也亏损800多 万元。

高勇介绍,过去十几年,国内和国际棉花差价始终保持在每吨1500元到2000元。在这样的差价下,国内的纺织行业还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但现在国内与国际棉花差价达到每吨5000元。“所以目前我们的意见是,如果政策将国内棉价调到高出国外每吨2000元左右,我们可以接受,纺织业仍可以保持相当的竞争力。”

高勇向记者介绍,造成目前国内与国际棉价差距的原因是,2010年开始,国内棉价一度高到33000元/吨,国际棉价也盯着国内棉价走,当国内棉价从33000元往下跌时,为托住棉花价格,国家出台了19800元/吨的收购价格,将国内棉价稳住。

但是国际棉价还在继续下跌,与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差价。政府为了保护棉农,第二年继续提高棉花收购价到20400元/吨。

之后,为了应对这样的价格差距,中国政府加大在国际市场的采购力度,但是仍然没有把国际市场的棉价抬上来,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库存以及国内高企的棉价,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王天凯表示,现在的棉花价差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前面的收储棉花是计划经济行为,后面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行为。

“为了破解国内、国际棉价倒挂给企业带来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门的政策就是抛储,想以19000元/吨的价格抛300万吨,这样的抛储价格实际上政府已经给补贴了,未来会抛多少取决于政府的承受能力。”高勇告诉记者。

融资被扼喉

“在融资方面,我们始终困难。”在向记者谈及纺织企业融资状况时,高勇有点激动。

事实上,在2012年第一季度,纺织行业企业融资难就已经非常严重。纺织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占比达99%,在国内各行业中密度最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介绍,纺织行业内贷款利息上浮严重,2012年一季度利息增长超过34%,“负担很重”。

记者查阅多家纺织类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其应付利息较高,显示融资成本高企。

让高勇激动的原因在于,银行总是把纺织行业作为一个“有潜在风险的行业”。“今年年初与去年年底那几天,国有银行列出了2013年要控制贷款和限制贷款的行业,仍然把纺织放在限制贷款的行业中,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高勇说。

高勇认为,有些行业全行业亏损,有些行业全行业产能大大过剩,银行将这些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有道理的。但纺织行业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整体盈利情况依然处在整个制造业的前列。

“这样仍然把纺织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是不正常的现象。”高勇向记者透露,他曾经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向高层提出过纺织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银监会层面始终没有解决。

他建议,在目前融资困境下,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加大自己资金周转和回笼力度。

回首2012年,中国成品革、半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进口量同比持续下降,成本压力仍然持续,生产增长有放缓趋势。但业内人士仍表示,目前皮革行业的首要任务还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12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低谷。在宏观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皮革行业亦难以独善其身。2012年我国皮革行业产值、利润、出口增速分别回落10%、20%、15%以上,而2011年,我国皮革行业在产值、利润、出口方面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据了解,2012年我国成品革、半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进口量同比持续下降,成本压力仍然持续,生产增长有放缓趋势。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目前的出口形势,皮革行业应当反思,而不是盲目悲观。目前皮革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出口增速放缓 加工贸易亟需升级

了解到,我国皮革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对外依存度大。不仅经营风险大,而且未来保持出口高增长的难度也有所增加。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就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预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三驾马车”逐步转为“双轮驱动”,出口将难以继续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走到尽头,对出口形势,皮革行业应当反思,而不是盲目悲观。

2012 年10月,阿迪达斯正式关闭在华唯一一家自有工厂,将生产线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这提醒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不能一味地依靠劳动力红利和对资 源等的过度使用来维持发展速度的需要,而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万双皮鞋换一架飞机”的出口战略,已经一去不复返。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在进行调整,皮革行业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推动我国皮革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 皮革业将大有可为

中国皮革协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导致我国皮革行业发展减速的因素短期内仍难以改观,制约外贸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美国、欧洲、日本是我国皮革业最主要的三大出口市场,财政悬崖、欧债危机、政治摩擦等利空因素使得出口订单形势不容乐观。

了解到,2013年我国皮革行业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更为严重,加上汇率变动、成本优势丧失订单向东南亚转移,这些导致皮革行业发展减速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改观,行业形势难说明朗。

但是业内人士仍预测,本世纪前二十年仍是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在转型升级中大有可为。

皮革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皮革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转型升级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皮革行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益,有效支撑我国从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转变。

加快两化融合 施行新革改制度

“信息化和自动化,就好比两条腿,有了这"两化",企业就会跑得更快。”浙江金帝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认为,“两化”的提升,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成果就是用工成本的降低。

据了解,金帝鞋业有限公司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3D设计软件开发鞋型,使鞋样设计“数字化”,大大节省了设计时间,仅裁断设计环节就能节省80%的人力成本,2012年其公司平均用工就减少1000余人。

两 化融合成为皮革产业“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的必经途径。2012年,工信部对18个行业进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其中制鞋行业两化融合评估由中国轻工业 联合会信息中心和中国皮革协会共同承担。多达数百项指标的《制鞋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让鞋企首次深入全面地了解制鞋行业两化融合所涉及的 具体操作,而且对国家后续的支持政策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认识,将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有力提升。

日前在京举办的“探索求新——中国功能 性纺织品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在所做的《功能性纺织品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主题发言中指出,鉴于强大的供给能力和旺 盛的市场需求,功能性纺织品将在我国继续呈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但全行业眼下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让投放到市场中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充分信赖。 破解这个难题,需要生产企业负责任地构建全流程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特别要向消费者如实宣传产品功能和特点。同时,借助标准和各种检测手段确 保产品安全、可靠。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纶纤维)共同举办。作为国内知名的健康纺 织品生产商,在此次研讨会上,康纶纤维向市场推出了全新的技术升级功能纺织品——康纶航天内衣,并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组委会签订协议,成为其第八 届戈壁挑战赛官方指定产品,借助该款内衣的自洁功能,使参赛者在戈壁3天4夜无法洗澡的条件下从容应对赛事。康纶航天内衣将于今年4月正式上市。

杨 世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尽管内需不给力、外需不振等不利因素考验着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力,但全行业仍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实现产值近6万 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针织行业实现产值逾1万亿元;平均利润率达到7%,创历年新高。其中,家纺、针织行业利润率上升表现尤为突出;出口创汇 2500亿美元,同比上升3.3%。

杨世滨还补充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针织产业中,预计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这一数字在 未来几年内还有望大幅提高,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年产 4300万吨的强大的纤维加工能力,使针织企业进行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发展方向;二是消费者希望更多新品问世,以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 和健康的追求。

近几年,功能性纺织品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军,特别是具有快速吸湿排汗和保暖功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行业竞争的加剧。对此,杨世滨说,眼下,功能性纺织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进入市场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杨 世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尽管内需不给力、外需不振等不利因素考验着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力,但全行业仍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实现产值近6万 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针织行业实现产值逾1万亿元;平均利润率达到7%,创历年新高。其中,家纺、针织行业利润率上升表现尤为突出;出口创汇 2500亿美元,同比上升3.3%。

杨世滨还补充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针织产业中,预计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这一数字在 未来几年内还有望大幅提高,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年产 4300万吨的强大的纤维加工能力,使针织企业进行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发展方向;二是消费者希望更多新品问世,以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 和健康的追求。

近几年,功能性纺织品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军,特别是具有快速吸湿排汗和保暖功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行业竞争的加剧。对此,杨世滨说,眼下,功能性纺织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进入市场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2012年宁夏羊绒产品出口近2亿美元,同比增长35%,而且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成品、半成品开始首次大幅超过原料表明宁夏羊绒产业正在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2013年首月宁夏羊绒出口再传佳音,羊绒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6倍。

宁 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加快推进羊绒产业发展,素有“软黄金”美称的羊绒为宁夏经济“添金”不少。从2011年起羊绒产业工业总产值上百亿元,逐渐成为当地优 势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宁夏羊绒企业在生产工艺、设计研发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开始了自主品牌创建之路,并将触角延伸到国际羊绒产品高端市场。宁夏羊绒 企业的“领头羊”宁夏中银绒业集团,于2009年成功收购英国百年老店道森贸易下属的邓肯纱厂后,销售网络已覆盖欧洲、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宁夏羊绒产业已成功培育“菲洛索菲”“灵州雪”“千堆雪”“绒典”等一批自主品牌,羊绒制品精深加工比重已接近50%。

官方权威数据 显示,中国的2000多家羊绒企业,实际控制了全世界93%的羊绒原料,全国70%的山羊绒原料在宁夏集散,65%的分梳山羊绒在宁夏加工,35%的无毛 绒从宁夏出口。宁夏羊绒产业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羊绒衫等工业制成品也表现抢 眼,2012年宁夏共出口羊绒衫146.7万件、共计7400万美元,出口值同比增长46%,金额增长明显快于数量增长,这说明产品品质以及出口价格的大 幅提升。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两年举办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评选中,中银、嘉源、荣昌、圣雪绒、马斯特等10家羊绒企业 榜上有名,彰显了宁夏羊绒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宁夏已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羊绒原料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在国内乃至世界羊绒产业中占有重要 地位。

2013年1月由德泓国际纺织公司组建成立的羊绒及其他特种纤维精纺工程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使宁夏羊绒产业科技创新取得快速发 展。据中国畜产协会副会长、德泓国际纺织董事长马海科介绍,羊绒技术中心将承担产品市场定位、关键技术项目的研发与应用、专利申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转让 等工作。同时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还可承担国家、自治区和行业的重要科技创新及产业项目。德泓国际纺织经营羊绒、条、纱线、面料、服装及相关加工制品 等生产销售,以高起点高科技和大投入开始在同行业崭露头角。公司投资7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设备的年产200万米羊绒高档精纺面料和500吨高支纱线项目已 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高档精纺面料的生产企业,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世界羊绒原料珍贵而稀缺,虽然中国羊绒企业实际控制了全世界93%的羊绒原料,但目前还没有掌握国际羊绒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宁夏羊绒业能否首先占领世界行业制高点,实现宁夏羊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些都需要整个宁夏羊绒行业继续进行整合和发展。

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称“中纺联”)了解到,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全社会口径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只增长3.3%,创近几年新低。

两大因素再次困扰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发展:一是由于国内棉花收储政策造成的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差价过大,导致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二是银行系统对纺织行业融资政策收紧,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去年的一年并不容易。”1月31日,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发展趋势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的开场白沉重。

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低迷。1—11月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国内出口企业订单不足。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服装企业仍在去库存,整体缺乏明显回升动力和对纺织行业的带动力,多数服装出口企业反映,手中少有新增订单。

此外,中纺联的调研报告指出,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受国内管理政策影响,2012年底国内棉价大幅高出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进口额却大幅增长56.1%。

受此影响,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1—11月在欧盟和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虽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个百分点。

中纺联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棉价比国际棉价高出5000元/吨,福建省涉棉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削弱,纺织行业中两大主要产业——棉纺、化纤面临巨大困境,效益明显下滑。

不过,与往年相比,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在用工方面却没有出现大的缺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告诉笔者,“去年不少中小企业关停,分流的劳动力流向了大型企业,大企业今年用工紧缺的局面略有缓解。此外,随着纺织行业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部有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家乡,所以相对来说,现在的用工环境不是那么紧张。”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70%以上,去年以来国际棉价大跌,国内棉价由于国家收储价(1.98万元/吨~2.14万元/吨)的托举作用,每吨市场现货价稳定在1.95万元左右,高出国际棉价5000元。

福 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算了一笔账:按1.1吨棉花生产1吨棉纱计算,吨纱原料成本2.15万元,人工、电费、折旧、财务管理费用和机物料消 耗约0.7万元,吨纱成本不低于2.8万元,去年至今市场售价约为2.6万元,意味着棉纺织企业每生产1吨棉纱将亏损2000元。

一家龙头 企业的棉纺织厂2011年盈利6000万元,2012年由于棉价成本亏损2200多万元。另一家上市公司下属的晋江、江西、山东三个棉纺厂2011年全部 盈利,2012年全部亏损。其江西棉纺厂选址在产棉区,尽得地利和区域政策优惠,2011年盈利2000多万元,2012年也亏损800多万元。

高勇介绍,过去十几年,国内和国际棉花差价始终保持在每吨1500元到2000元。在这样的差价下,国内的纺织行业还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但现在国内与国际棉花差价达到每吨5000元。“所以目前我们的意见是,如果政策将国内棉价调到高出国外每吨2000元左右,我们可以接受,纺织业仍可以保持相当的竞争力。”

高勇向笔者介绍,造成目前国内与国际棉价差距的原因是,2010年开始,国内棉价一度高到33000元/吨,国际棉价也盯着国内棉价走,当国内棉价从33000元往下跌时,为托住棉花价格,国家出台了19800元/吨的收购价格,将国内棉价稳住。

但是国际棉价还在继续下跌,与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差价。政府为了保护棉农,第二年继续提高棉花收购价到20400元/吨。

之后,为了应对这样的价格差距,中国政府加大在国际市场的采购力度,但是仍然没有把国际市场的棉价抬上来,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库存以及国内高企的棉价,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王天凯表示,现在的棉花价差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前面的收储棉花是计划经济行为,后面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行为。

“为了破解国内、国际棉价倒挂给企业带来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门的政策就是抛储,想以19000元/吨的价格抛300万吨,这样的抛储价格实际上政府已经给补贴了,未来会抛多少取决于政府的承受能力。”高勇告诉笔者。

“在融资方面,我们始终困难。”在向笔者谈及纺织企业融资状况时,高勇有点激动。

事实上,在2012年第一季度,纺织行业企业融资难就已经非常严重。纺织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占比达99%,在国内各行业中密度最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介绍,纺织行业内贷款利息上浮严重,2012年一季度利息增长超过34%,“负担很重”。

笔者查阅多家纺织类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其应付利息较高,显示融资成本高企。

让高勇激动的原因在于,银行总是把纺织行业作为一个“有潜在风险的行业”。“今年年初与去年年底那几天,国有银行列出了2013年要控制贷款和限制贷款的行业,仍然把纺织放在限制贷款的行业中,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高勇说。

高勇认为,有些行业全行业亏损,有些行业全行业产能大大过剩,银行将这些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有道理的。但纺织行业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整体盈利情况依然处在整个制造业的前列。

“这样仍然把纺织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是不正常的现象。”高勇向笔者透露,他曾经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向高层提出过纺织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银监会层面始终没有解决。

他建议,在目前融资困境下,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加大自己资金周转和回笼力度。

南先生和陈先生同是一个单位的员工。前几天,南先生看着陈先生身上穿的一件衣服挺眼熟,仔细一看,好像跟自己买的柒牌羽绒夹克一样。询问后得知,是利郎男装。

两个不同品牌,却生产一款一模一样的衣服,这是怎么回事?两人都挺纳闷。

两件衣服基本一样

2月份,南先生和陈先生分别在柒牌和利郎专卖店购买一件墨绿色羽绒夹克,规格分别为180、170。

仔细观察,两件衣服的黑色亮面纽扣、金属拉链、墨绿和黑色袖口的配色完全一样,内衬质地、柔软程度、厚度也基本相同。

不过,在内衬背部缝制的品牌标上,柒牌和利郎都有着自己的标志。另外一个稍有区别的地方,里料成分、填充物不同。

“如果是自己品牌的衣服,无论是纽扣、拉链,还是内衬都会有品牌标志,但是这两件衣服什么都没有。”南先生从内到外检查了好几遍,就是没有在布料或装饰上找出一个商标。

店员解释存在“抄版”可能

南先生和陈先生来到这两家专卖店,讨要说法。

在武汉路的柒牌专卖店,这位店内负责人称,因为都是福建品牌,不同品牌的衣服可能是一个厂家生产,所以可能做相同的版,生产出来的衣服就是一样的。

这位负责人称,这叫外单,不叫贴牌,因为这个厂家是柒牌的指定生产厂家。

“各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的个性,模仿有可能,但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其中肯定有假。”南先生肯定地说。

在利郎的专卖店,工作人员称,这件“利郎”衣服肯定是真的,也不好评价其他品牌的衣服。另外一位店员称,可能存在所谓的“抄版”现象,在某款式衣服卖得好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抄袭或者获取对方的设计图纸,然后再生产自己的衣服。

但如果是抄版,那到底是谁抄谁?不得而知。

律师说法

这两件衣服是否通过正规渠道出厂,然后进到专卖店?记者也向两大品牌的全国客服进行了电话核实。

向双方客服都报上了两件衣服的货号,经过客服查询,都是他们自家生产的衣服。柒牌的客服更是向记者表示,柒牌的服装都是自己厂家生产,不会交给别人,所以只要货号是对的,绝对是正品。

利郎客服人员称,大部分利郎的服装在内外布料、拉链、纽扣等部位都有利郎商标,但有些款式的衣服没有,但没有并不能说明不是正品,只要货号能够查到,又是在专卖店购买,就能够确定进货渠道是正确的。

对此,湖北元初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勇认为,如果一个品牌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图纸已经出炉,或者衣服已经生产,而另一厂家模仿其理念、创意、版型进行一模一样的复制,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进行生产、销售,肯定是侵权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纺博会介绍 | 展会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575-85520065 传真:0575-84112271 邮箱:wjm#ctcte.com
CopyRight©2009-2014 版权所有: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展会有限公司 浙ICP备09102009号-2 技术支持:全球纺织网 网上轻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