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至9月份,受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中国轻纺城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整体营销量价攀升。1至9月份,轻纺城市场内外销订单承接明显增长,绍兴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致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创意面料市场营销颇为走畅。1至9月份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达到487.71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面料市场282.85亿元,同比增长16.9%;原料市场204.86亿元,同比增长16.1%。1至9月份, 中国轻纺城面对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限电减排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叠加的困难,淘汰落后产能,研发生产高档面料,积极转变思路,不断强化内功,抢抓发展机遇,市场成交额继续实现高位高增长。
2010年1至9月份,虽然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突涨以及国内紧缩政策等因素影响,但中国轻纺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至9月份,中国轻纺城已由原来单一内销为主开始走向内外并举的格局,出口渠道呈多元化趋势。
一.市场对接拓展销路,柯桥面料深圳对接。 轻纺城国际面料采购中心成立后,因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广受采购商追捧。中国轻纺城经营户与全国18个地区的服装产业基地、面料二级批发市场的对接互联,使连锁经营成效显现。特别是今年1月份柯桥深圳面料服装企业对接活动在深圳的成功举行,使绍兴县24家面料企业和中国轻纺城的面料企业首次与当地500多家服装企业实现了“深度接触”,为市场面料产销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场,客商对1200款柯桥面料表示出意向性需求,6家面料企业的35款面料当场签约。对接活动半个月来,深圳当地百余家企业已与这些参加对接活动的柯桥面料商达成贸易。 对接会除了成为企业投石问路,试水新市场的渠道,更成为轻纺城经营户获取信息的平台。中国轻纺城深圳推介会暨女装面料展示会喜获成功,为春节以后产销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新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竞争力日渐增强。 亚洲时尚设计师––面料企业对接沙龙、韩国推介会以及多场次的境内外知名展会参展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国内外市场。市场经营户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时尚创造、品牌创建和产业链整合,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明显。1至9月份,花样版权登记达2537件,全年将突破3000件大关,同比增幅在30%以上。越来越多的商户专注于产品研发,创新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竞争力日渐增强,市场实现了产销两旺,并逐步走上了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
三.划行归市提振场气。 绍兴县去年起对中国轻纺城进行了划行归市探索,细分并做精了棉布、坯布、针织布、毛纺面料、牛仔布、精品面料、窗帘窗纱、服装面料、服饰(辅料)、家纺酒店用品等大类产品专业市场,有效降低了经营户及采购商的商务成本,吸引了更多经营户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中国轻纺城。至今市场已汇聚大量的名、优、新、特产品。随着人气的集聚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市场交易量也明显放大。
四.五月展会成功举办, 绍兴纺企集聚“蝶变”力量。 2010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已于5月6日至8日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专业人士,共同分享了一场精彩的面料展览;短短3天时间,入场专业采购商达18632人,比上届春季纺博会增加2.4%,其中外商2598人。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回暖向好,外商下单增加,展会成交形势十分喜人,尤其是合同成交额增长明显,充分体现了纺织行业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迅速回暖的趋势。统计显示,整场展会共实现成交额34.89亿元,同比增加了3.9%,合同成交额12.29亿元,同比增加了8.4%。透过今年春季纺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绍兴纺企,使出浑身解数,集聚“蝶变”力量,在突围中提升,在转型中发展。绍兴规模型纺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变“被动”为“主动”,转“制造”为“创造”,从前的被动接单变成如今主动设计,利润明显增长。增强设计力量,增强创意设计,产品创新,已成为众多绍兴纺企共同的追求目标。2010中国•柯桥窗帘窗纱及布艺博览会已于5月11日至13日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入场专业采购商达5807人,其中境外专业采购商353人。首届中国柯桥窗帘窗纱及布艺博览会3天现场成交2.33亿元,实现开门红。春季纺博会首次细分面料展和家纺展,这是“绍兴家纺”实力的体现,通过专业博览会的举行,进一步打响了产业知名度,使纺织品的门类更齐全,提升了绍兴的产业集聚度。
五.加大出口创新,带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 绍兴纺企和轻纺城纺织品公司今年重点谋划国际化,通过探索建立‘柯桥总部+境外窗口市场’模式,在国内外、特别是境外开辟二级分市场或展示窗口,扩大轻纺城的辐射范围和营销网络,争取建立起以柯桥为中心、辐射全球主要纺织品集散地的国际性纺织商圈。继续做好参展促销和创新的文章,赴境外参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开拓市场、捕足信息的手段之一,挑选符合绍兴县产业特点的展会,组织和引导企业通过国际性展会来开拓市场。针对国际市场变化新特点,积极组织参加境内外有实际成效和影响力的品牌性会展。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东欧、南亚、非洲、南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东盟、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出口市场更是得到了有力拓展。继续把参加国际性展会作为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的重要措施。加大出口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的“三创”建设,带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 截至9月底,有全球220多家企业在中国轻纺城设立常驻机构,外商常驻轻纺城有3000多人,外贸成交额平均每月在1.6亿美元以上。
六.中国轻纺城被评为“全球最佳专业市场”。 从6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全球中小企业合作大会上传来喜讯,中国轻纺城被评为“全球最佳专业市场”,并授牌为“全球纺织品贸易基地”,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签订战略合同。这意味着中国轻纺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轻纺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时尚创造、品牌创建和产业链整合,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明显。中国轻纺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轻纺城商户,一改过去被动的接单和生产加工,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拓展下游市场,走上了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有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商户们都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研发,利润率大大提高。
随着轻纺城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浙江富润、江苏阳光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企业在轻纺城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市场和产业而创的纺博会,也成为了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的展会。 签约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意味着中国轻纺城吹响了全球化的号角,将基于国际市场,创造崭新的融资平台、贸易平台、技术平台、品牌运营平台和人才平台,开辟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通道”。中国轻纺城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开展战略合作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整体品牌建设,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使其成为全球纺织业高地。
七.出口产品价格呈上涨走势。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渐褪去,国际买家再次向绍兴县企业抛出了大批的订单。全球经济形势回暖趋势明显,绍兴县出口量价同时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特别是绍兴县出口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市场拓展年”等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地在后危机时代抓住了“新机遇”。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回暖,绍兴县纺织行业继续一步步向好。其中,绍兴县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表现得格外抢眼,全球市场明显回暖带动了绍兴县的出口,特别是2010年7月份美国市场回暖明显,7月份绍兴县出口美国市场数额已经从第五升至第一。其次,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出口产品价格也有了明显上涨。另外,国外买家在“去库存化”后,又纷纷进口产品沽货待售,这些客观原因都促使绍兴县自营出口额呈增长走势。
八.轻纺城 9月起正式推行“布满全球”招商对接会会员制实施办法。 中国轻纺城“布满全球”招商对接会从9月起实行会员制,100多名商户自动升格为首批会员,可享受多项优厚权益。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轻纺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不少商户外销受阻、内销趋缓,步履维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轻纺城建管委组织了一批优秀商户,先后与湖南、广东、河南、山东、福建等地区18个服装产业集群地展开互动,搭建点对点、多对多、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接平台,创造合作共赢机遇。通过招商对接,不少商户有的现场接到订单,有的与服装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的还找到了区域代理商。今年初,轻纺城建管委再次提出“布满全球”的对接口号,对接会逐渐从国内走向国际,形成了享誉度较高的招商品牌。为进一步提升对接会美誉度和实效性,打造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招商服务平台,轻纺城建管委9月起正式推行“布满全球”招商对接会会员制实施办法。按规定,凡轻纺城内从事纺织服装业半年以上的布商均可申请成为会员;参加过一次以上“布满全球”对接活动的布商则直接升格成会员;参加过一次以上“布满全球”对接会、在对接会中认真开展招商推介且具备一定实力的优秀经营户,直接升级为VIP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布满全球”的会员,可享受一年3次以上的参会资格、知名设计师免费指导、纺博会优先安排展位、国家纺织面料馆参会费用优惠等多项权益,VIP会员还能参加境内外时尚创意沙龙、论坛等高规格对接活动等。
2010年1至9月份,中国轻纺城持续繁荣,轻纺城亮丽成绩单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对接和国际连锁营销力度加大,经营户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品牌效应扩展,“世界布市”前行步伐与从不同。“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和国展“纺博会”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和“全球纺织品贸易基地”的成功认定,以及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和中国纺织专业市场联盟大会等活动落户柯桥,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整体品牌形象,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和辐射面。营销国际连锁趋向全球化,“柯桥总部+境外窗口市场”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轻纺城逐步在国内外、特别是境外开辟二级分市场或展示窗口,扩大中国轻纺城的辐射范围和营销网络,建立起以柯桥为中心、辐射全球主要纺织品集散地的国际性纺织商圈。目前有数十家公司直接在国外设立了营销和展示网点,中国轻纺城国际面料采购中心还在意大利开设了分中心,“走出去”步伐在浙江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