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合赛,绍兴准备好了”·在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暨世合赛到来之际,本网记者前往探营,率先领略世合“风情”
世合赛期间,市民不仅能欣赏到来自各国和地区合唱团队的精彩演唱,而且还能参与其中;古城因为世合赛变得更加美丽,城里的百姓还能感受到因交通、治安管理的升级而带来的安全和舒适。
世合赛,绍兴准备好了!29、30日,为期两天的省市县媒体记者“走进千年古城、走近世合比赛”集中采访活动,40多位记者从大赛筹备的各个细节中都读出了“以人为本”的讯息。
探营① 八场大型活动近距离欣赏
昨天,作为世合赛开闭幕式主场馆,承担着开幕式、闭幕式等8场大型活动的柯桥国际会展中心首次在众多记者面前揭开面纱。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长近200米,宽近80米的主场馆,8000人的座位已基本安放完毕。座位上空悬挂着80面旗帜,代表参加世合赛的国家与地区。
尚未搭建完毕的舞台,成了在场记者追问的话题。据大赛组委会活动艺术部工作人员许金辉介绍,舞台的设计与布置以及音响的配备,已全部交由央视导演负责。届时会有怎样一种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可以肯定的是,舞台前方和观众席间总共将安装4块LED大显示屏,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能清清楚楚看到台上的表演和所有活动细节。
容纳如此多人的场馆,如何确保观众出入有序,活动安全又顺利地进行?据大赛艺术活动部工作人员告知,场馆设置了10个安全出口,届时,观众将从场馆东面的四个入口进出,而所有进出人员都将经过入口的安全检查。而为了确保场馆用电和卫生,2辆临时供电车和10辆临时卫生用车也将集结待命。
为了保证世合赛开闭幕式以及相关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绍兴县委副书记阮建尧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透露,必要时他们将在特定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并提前将公车封存,全力以赴做好赛事各方面工作。
探营② 合唱村村长:保证让每位选手住得舒适,吃得放心
分布于7所学校的合唱村,是参加本次世合赛大部分选手的临时居住地。昨天,记者们走进设在绍兴中专的国际合唱村,进行实地探访后,无不对这里舒适的居住环境交口称赞。
在国际合唱村内,4幢崭新的宿舍楼共450间房间作为外宾寝室,以每间3人的标准,可安排1350人入住。宿舍里书桌、衣柜、空调、热水、电话、网络设施一应俱全,房间服务则外包给五星酒店,整个合唱村还设有邮电、医务、银行取款机等配套设施,非常方便。按该校校长、时任国际合唱村村长的娄华水的话说:“只要外宾有需要的,我们都尽力提供。”
因为是提供外宾入住,学校食堂的三楼餐厅还特意增加了西餐供应。娄华水告诉记者,他们学校自做的西点口味非常不错,届时,提供给外宾的西点除了部分由世合赛指定的西点供给外,大部分都将由学校自己制作。
探营③ 监控一丝不漏 安保尽在掌握
细心的市民也许会发现,自从世合赛“锣鼓“敲响以来,古城绍兴从环境美化,道路交通,到治安管理,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如果你还在为市区路口不时的闪光拍照而疑惑,那么昨天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全部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昨天上午,按照采访行程路线,记者们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看到墙上32块DLP监控显示屏使市区主干道路口的交通状况尽收眼底,当操作人员将镜头拉近,甚至可以看到一位正在穿马路的行人手中提包的样式,这让在场的记者们既惊叹又好奇。
据介绍,为最大限度缓解世合赛期间的交通压力,市区主干道新建了39个高地位监控,并利用微波图像传输等科技手段,实现城市主要道路和路口车流量的实时检测和智能化交通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警方还能够追踪到任何车辆轨迹,并实时布控,从安保到交通,一切尽在掌握。,
另外,截至目前,视频监控已全面覆盖“十一馆七村“及重要部位、复杂区域,确保世合赛现场安保工作全程化掌控、可视化指挥。
探营④ 全民迎世合,志愿者就在你身旁
身着统一服装,出现在世合赛各个场馆、合唱村、市区道路等,用爱心和微笑服务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经过基本礼仪、服务技能、日常英语等一系列通用培训和相关专业、岗位培训,世合赛2011名志愿者誓以最佳风貌接受世合赛对他们的考验。
29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世合赛志愿者工作部,记者见到了正在熟悉工作流程的志愿者陈园园。小陈是文理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她的工作是一旦遇到人手紧缺等紧急情况时提供应急服务。虽然不是“主力队员”,但小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心声:“我们就是想为世合赛出一点力,尽一份心。”
虽然不能像志愿者一样去世合赛场馆提供服务,但已72岁高龄的沈渭源老先生却有着与陈园园同样的心愿。29日晚8点,在安昌社区活动室内,沈渭源正和20几位“同学”认真地学习简单的英语口语。他们的“教材”——一张A4打印纸上,每一个英语词组和句子后边都注着中文“音标”,例如good morning(早上好),音标为“谷的莫宁”,以便于老人们记忆。
据了解,为迎接世合赛的到来,市区50多个社区都开设了英语学习班,而参加学习的“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路遇外国人能够打个招呼以示友好,或者帮点小忙。
探营⑤ 越王城:市民休闲新去处
今年夏天,市民休闲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为迎接绍兴建城2500年的重点工程,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而其中越国文化展示区的地面休闲广场,生态保护及遗址公园区的晨练广场,文化休闲旅游区的范大夫祠、休闲娱乐中心等,都将作为市民业余消遣的处所。
29日,采访团的记者们顶着烈日参观了越国文化展区。工地上,一座整体用钢制作,外用青铜包装,高12.8米、重8吨的越王城雕塑已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忙着扫尾工作——铺设薪道。
雕塑背后是建筑面积达9689平方米的越文化博物馆。据介绍,该博物馆“屋顶”是由200多吨青铜铸成,而房屋建筑材料则全部取自东湖石材,本土气息非常浓厚。目前博物馆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布置。
7月15日,越王城将举行简洁、庄重的建城2500年庆祝典礼。之后,雕塑四周的广场,地下14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都将为民所用。
离赛会的到来还有不到两周时间,对于大赛的整体筹备情况,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项目总监史戴芬?汀伯克的评价,让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和所有关心世合赛的人们充满了信心。他说,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赛事,绍兴和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共同期待这个盛大、和平而欢乐的节日到来。
采访花絮·女记者“轻装上阵” 被采访人成“明星”
世合赛,绍兴准备得如何?29至30日,省市县数十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进行了“走进千年古城、走近世合比赛”集中采访活动。
烈日当空的下午,记者们的到来,顿时让越王城工地“热闹”了起来。一番实地踏看后,记者们各司其职,拍照的拍照,摄像的摄像,采访的采访,录音的录音。
每到一处,负责介绍赛会筹备情况的人员,都俨然成了记者们追逐采访的“明星”,被十来个话筒、录音器、摄像机齐刷刷地对准,一波退去一波又来。有人打趣说,如此被媒体集中聚焦的情景,估计一辈子都难碰到一回。
如果说第一天的采访是“赶鸭子上架”,那么第二天就是有备而来。因为有了第一天被太阳晒,被蚊子咬,多处快速采访的“实战”经验,为了便于工作,很多女记者在第二天都穿起长裤,换上平底鞋,轻装上阵。
与男记者不得不动用的“长枪大炮”式的采访设备相比,女记者的“武器”则显得乖巧而又五花八门。除了笔记本和笔,各式各样的录音器、数码摄像机,都被拿来作为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工具,有女记者甚至拿自己漂亮的iphone手机用来采访录音,工作中尽显时尚气质。